引言
本期我们从健康住区规划的层面,来探讨使用者的感受及需求。探讨从安全舒适的住区规划、到规划内部更科学更健康的场地布局、甚至对未来生活便捷性的思考;研发过程中,对风、光、声等建筑物理环境进行真实模拟,对日常活动空间的微气候进一步的关注,从而切身体会到一个健康的住区需要从广泛而细微的多层面去综合考虑设计。
“安全舒适的住区规划”
合理分组团便于管控的探讨
风环境对于规划排布的影响
part1
q1
小区疫情发展此起彼伏,管控太难!规划设计中需注意什么?
a
社区规模思考
疫情前,中大型规模的小区往往比小规模的住宅区更受青睐,周边配套更完善、内部景观资源更充分等诸多优势。但是,面对有一定规模的小区,物业管理是一大难题,特别在当下,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封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小规模住宅区的疫情很容易得到控制。
上海康城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小区。总建筑面积有200万方,1万多户,共分为4期开发。但每期之间没有隔断,疫情期间不利于管控,更不利于解封;所以在4月中旬被划分为3个区域,一度被戏称为“魏蜀吴”,后因“魏国”太大,居民强烈要求再做划分,最后按照“战国七雄”设置隔离栏,才得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由此可见划分组团对于中大型规模小区来说尤为重要。实际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每个项目都会认真考虑合适的组团规模,适宜的组织方式,既有机联系,又给独立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分组团规划设计总图
上图为宁波某项目,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道路和水系划分为若干组团,创作了适宜居住的生态滨水社区,使用者既享受到大社区开放的完善的便捷的配套,又能独享组团内部的私密空间。
b
组团规模的推荐
划分“组团”的目的是缩小居住人口规模便于管理。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街坊”(组团)为分级控制最小规模, 居住人口为1000人-3000人(约300-1000套住宅)。
按照近期的封控调研建议,组团规模以300-500户最佳,此规模可避免特殊时期大规模的人员交叉,便于封闭管理;一人管理一组团,增加管理效率;同时与微信群人数做匹配(上限500人),方便群通知,有效组织活动管理,如重要信息的告知,团购等。
c
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化
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通常采用小区入口统一管理,而某大型地产开发单位则推崇三级物业管理模式,除了最常见的小区入口管理,还增加了组团入口的管理;目前来看,三级管理模式非常适合疫情下的社区管控。
△传统管理模式(2级门禁)
△增加组团管理模式(3级门禁)
d
开放式社区道路
外部设计开放街区,满足生活配套需要,丰富社区生活场景,为城市增添几分烟火气。
e
组团中心绿地
由建筑围合而成的景观绿地,成为组团内部的重要社交空间,儿童和老人都可以在距离家最近的地方进行社交活动,既方便,又安全。
△组团内部景观空间
f
出入口的管控及消杀
便于管控,每个组团都设有独立出入口;同时,出入口应趋向“少人化”甚至“无人化”,并使用智能化管控,高效促进快速分流,设置测温、消毒以及紧急隔离管控专区。
△智能化管理入口
通行人员人脸识别,自动检测体温,测温结束直接在组件上显示,异常情况有语音报警。
入口闸机处可安装扶手消毒器及手部清洁助手,业主归家时能无接触地对双手进行消毒。
q2
什么样的规划排布,对疫情控制更有帮助?
住宅小区排布会形成阳性楼串的说法可能存在认知误区,但我们可以通过风光模拟,去考虑微气候对住区环境的影响,今后小区的风环境模拟计算将成为一个必须要素,风环境与日照环境相结合,为小区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
在规划方案的形态、日照等前提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可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冬夏两季的风环境舒适度,来判断出最优解。
△风环境规划设计比选过程稿
几种常见的规划强排方案对比室外自然通风。
“健康舒适的住区场所”
小区内部场地舒适度的考虑
健康场地需求及人流可视化
part2
q1
阳光的好处在健康住宅中已做介绍;合适的风速又可以吹散不良空气,使体感舒适;规划中如何合理布局从而得到舒适的功能场地?
a
场地的适宜性分析是人居标准体系强制的技术控制原则,通过对日照和风的科学测算,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和场地布局。
△最优场地
b
场地通风不佳时,可以利用局部楼栋底层架空,能提升中心花园的风速,改善活动人群的舒适感。
△中心花园有局部场地无风情况
△架空部分楼栋后,风速有所提高
关注夏季场地获得通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冬季场地舒适度是否会有变差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在设计的同时,需要冬夏两季结合比对,通过科学的分析结果,对空间的布局做出合理的优化。
c
架空层的内外部结合,使空间延伸,为居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活动空间。
得到延伸的休闲平台将室内外空间和谐兼容,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充足的日照时长,同时也得到相对独立的静谧空间,增强了空间体验感,使架空层得到更好的利用。
d
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选择及设计策略:
分析园区内的风光环境 ,根据冬夏两季的特征及需求,选择最佳场地布局活动,同时寻找出“气候死角”,规避该区域布置人群聚集场地。
夏季遮荫
冬季喜阳
a)冬季得阳场地通过软件计算,按照各地规范要求的日照时长,识别合适场地;
b)在儿童看护区、老人休息区座椅处设置有遮阳措施。
活动场地内的儿童类场地,设置洗手池、冲脚槽,并配备洗手液、消毒液。建议采用自动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装置,避免接触感染。
q2
疫情持续,拥有健康生活,增强健康体质才是硬道理,小区内能否增设健康需求模块?人流情况是否能可视化?
a
全民增强体质
考虑全民需求的健身场所:可结合水系和植物环绕的景观场地,增设有氧户外健身仓,使小区健身场地使用人群更加多元化。
△keep进阶运动场
△拉伸、瑜伽运动区
通过色彩、标识、照明系统设计,增加全龄运动设备的可操作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人们走出室内,走进园区,开展体力活动,增强身体锻炼。
会说话的跑道:不同的色彩和路面指引,使跑道变得更科学。
b
亲子农场
根据小区所在的城市气候特性,及场地光照条件,种植适宜的瓜果蔬菜结合植物组团 ,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有机景观空间,社区也变得美丽和美味,再也不愁家中没地儿种菜了!
平日里孩子们在迷你农场中亲近自然、寓教于乐,并能促进亲子关系更融洽。
c
智能化设备管理
智能健康社区的公众参与模型,疫情之下智慧健康社区与居民密不可分,公众参与成为了如何定位户外功能新的讨论方式,社区超级生活管家孕育而生。提供社区舒适度指数实时监测,是联合物业、居委的超级管控系统。
△社区超级生活管家系统
社区app联动园区热力指数检测屏,通过24小时热力指数与风力指数测算,对全区进行大数据舒适度指数监测,居民可用手机app、园区检测屏搜索最适宜的户外活动场所。疫情之下可智慧寻找人员不密集、通风性最好的场地。
△手机终端智能显示场地人员密集情况
装置导入喷淋系统,配备两套管线系统。一套用于日常雾森调节小气候,一套用于定期及特殊时期园区消毒,提升园区健康指数。
△结合景观设置的消毒喷淋系统
d
特殊人群关爱
社区中设置老人“一键应急求助”系统、儿童区设置“天使眼”对老人和小孩进行实时动态保护。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实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物业安保,防止意外发生。
“一百米自动化物流”
实现无接触式快递传输系统
part3
q1
疫情封控期间的快递物资收取着实成为一个难题,快递员不能进小区,无偿的志愿者成为最辛苦的劳力,有什么方法解决吗?
其实小区最后100米的快递问题,即便在平时,也一直处于关注焦点;
a): 快递人员进出小区内部,造成不安全性,增加管理难度;
b): 去小区快递柜、菜鸟驿站取快递,还需要换身衣服,太麻烦;
c): 水、米、油等重物自己搬太吃力;
d): 丰巢超时保管收费引起居民反对声;
只是在这次疫情下,物资的接收、发放问题尤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正在研发“无接触式快递自动传输系统”,该系统分为小区入口快递识别、地库水平向传输、电梯内垂直传输这三个主要部分。借助智能化设备,最后将物品轻松送至各楼层。
△无接触的快递传输线路
△自动传输系统原理示意(动画示意)
a
入口快递识别
快递运输到小区入口,对快递箱贴识别二维码,可智能识别楼号,层数。
快递员扫码后,打开适合的箱体,进入后完成检索,自动传输至地下水平传输带,准备运输。
△快递自动接收系统(动画示意)
b
地库水平传输
智能化的时代,超市也实现了无人传输的系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也借鉴此系统的模式,在地库顶部设计快递水平传输系统。
水平传输利用智能传输带,设置于地库梁底(顶部预留间隙50mm),其传输效率高,不占用地面积。
△传输带形式及外径尺寸
△传输带顶部紧贴于地库梁底设置
⊙传输线路的排布原则:尽量环形设置,避让机电主要管线。
“无接触式快递自动传输系统”的最难点也就是地下的水平传输,需要与机电设备专业协调管线的综合排布。
⊙传输带需要避免与风管、水干管、电力管道等主管道交叉碰撞。
△传输带与综合管线竖向分布示意
⊙传输带位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布置于车位上方,也可布置于车道上方。
方案一:传输带位于停车位上方
(避免占用行车道高度)
△传输带位于车位上方(动画)
方案二:传输带位于行车道上方
(可结合精装吊顶显得更整洁干净)
△传输带位于车道上方(动画)
c
电梯垂直传输
无人接触物资自动传输系统的末端:电梯垂直运输。
利用载人客梯,避开早晚乘坐高峰,载人同时兼顾运货,节约空间,效率高。
△无人接触物资自动传输系统的末端:电梯垂直运输
电梯内设计折叠座椅,高峰时把座椅放下,不会妨碍人员乘梯;少量人乘梯时,打开座椅,可达到人货同运状态;客梯闲时,轿厢可作为货物运输专用。
△电梯垂直运输示意
以上是对于小区最后100米物流自动传输的设计畅想,将来可能会成为趋势,欢迎各位感兴趣的同行共同参与探讨。
“
后记
疫情终将结束,但疫情带来的居住环境与健康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一位建筑师去深思探讨,风、光、声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很容易被忽视,随着对室内外的各种微气候的模拟,我们建筑师也能从更高更宽的视角去探讨居住品质的问题。
同时,无接触配送系统也将成为快递终端服务的趋势,这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水石设计从未停止探索,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来参与。